青铜技术曾长期被圈禁在二里头,而商人则更现实,各商人部族均掌握了冶铸铜技术,而且不仅是在偃师和郑州两座核心商城,每一支向远方征伐的商人队伍也都有铸铜技师。他们携带着铸造铜镁、铜戈的石范,一旦发现小规模铜矿,便可以就地生产兵器。在早商阶段,铜兵器的生产数量急剧上升,出土地点遍布中原各省,甚至蔓延到长江流域,促使一些南方土著族群也借机学会了铸铜。可以说,是商朝人真正普及了青铜冶铸技术。
王朝扩张的基础是人口数量,而这需要农业的支撑。在这方面,商朝也超越了夏朝。熟悉商贸和水牛养殖的商族人一旦经营农业,就表现出超常的能力:夏朝-二里头古城主要依赖水稻,这是夏人改造洛阳盆地沼泽的成果;而商人兴起于黄淮湿地平原,对水稻不会陌生,但他们的农业更为均衡。对郑州商城粮食浮选的一篇统计论文显示,样本中,粟、水稻和小麦各有1576粒、191粒和91粒,统计者的结论是:“至少在商代早期,粟仍是郑州地区古代先民种植的最重要的农作物种类。”5
小麦颗粒的千粒重接近稻米,把各种粮食籽粒折算成重量,粟米只比水稻略多,小麦则占到了18。3%,也很可观。
表五:郑州商城出土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
粟
水稻
小麦
黍
合计
粒数
1576
191
91
44
1902
千粒重(克)
2
16
16
7
粒数占比
82。86%
10%
4。78%
2。3%
折合克数
3。152
3。056
1。456
0。308
7。972
重量占比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