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红点提醒、消息数目提醒等,也全关。
nbsp;nbsp;nbsp;nbsp;且易隽没事情需要记录时,她也不会去看全是自己刷屏的群消息。
nbsp;nbsp;nbsp;nbsp;现在日常时,跨界聊天群是以一个红色笑脸小图标的形态存在于易隽的意识中。
nbsp;nbsp;nbsp;nbsp;当易隽需要把聊天群当记事本用时,她才会在意识里点击此图标,然后图标展开成为一个聊天界面。
nbsp;nbsp;nbsp;nbsp;接着,如果易隽需要记事,就把记录内容发到聊天框中。
nbsp;nbsp;nbsp;nbsp;如果是需要取出某物,就再意识点击界面上的“收藏”图标,展开收藏格子、找到物品所在格子,再默念取出。
nbsp;nbsp;nbsp;nbsp;而如果是需要将某物收藏进格子就不用那么麻烦,直接默念收藏就行,连聊天群图标都不用点击。
nbsp;nbsp;nbsp;nbsp;毕竟易隽拥有此群已经五年了,各种使用动作的熟练度已经刷得非常高,很多操作一个呼吸的时间便能完成。
nbsp;nbsp;nbsp;nbsp;有时为了提醒自己及时取出东西,易隽会将那些东西打包单独放入一个格子中,并设定为“定时发送红包”。
nbsp;nbsp;nbsp;nbsp;这样到时间红包就会出现在聊天界面上。
nbsp;nbsp;nbsp;nbsp;虽然在易隽的设置下红包按时发送依然不会有提示音,但易隽查看记事或想取其他东西时都能第一时间看到。
nbsp;nbsp;nbsp;nbsp;毕竟跨界聊天群的红包非常显眼。
nbsp;nbsp;nbsp;nbsp;红中带金,仿佛日出。
nbsp;nbsp;nbsp;nbsp;易隽偶尔会得意地想,自己真是把跨界聊天群的各项功能用得恰到好处,大幅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nbsp;nbsp;nbsp;nbsp;——提示音功能除外。在易隽的定义中,那种吵人的玩意不叫功能,而属于副作用,不需要使用,只需要屏蔽。
nbsp;nbsp;nbsp;nbsp;但易隽没料到,过于熟悉、过于习以为常、过于屏蔽副作用的心态及做法,在她入群五周年纪念日的这一天突然出现了真正的副作用:
nbsp;nbsp;nbsp;nbsp;易隽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多了个群友。
nbsp;nbsp;nbsp;nbsp;更不会防备新群友点她的红包。
nbsp;nbsp;nbsp;nbsp;所以,那个被易隽设置为比易隽预估到家时间提前十分钟发送的红包,易隽是在回到家、关上家门,习惯性地打开聊天群准备取东西时,才发现已经被一个新群友给收走了。
nbsp;nbsp;nbsp;nbsp;本来吧,群红包模式有两种:
nbsp;nbsp;nbsp;nbsp;一,所有群成员皆可领取,这也是默认模式;
nbsp;nbsp;nbsp;nbsp;二,仅指定群成员可领取,需填写领取者名字。
nbsp;nbsp;nbsp;nbsp;其中第二种模式可以指定仅发送者本人领取。
nbsp;nbsp;nbsp;nbsp;也就是说,如果易隽采用第二种模式,指定仅自己可领,那即使突然来个新群友,她的红包也是安全的、独属于她的。
nbsp;nbsp;nbsp;nbsp;可习惯了整整五年的单人群,易隽怎么会考虑指定模式呢?
nbsp;nbsp;nbsp;nbsp;用皆可领取模式只需要将东西放入红包直接点发送,或者设定个时间再点发送就行。
nbsp;nbsp;nbsp;nbsp;而用指定模式可还得多出选择领取者的步骤。
nbsp;nbsp;nbsp;nbsp;准确地说是要多三个步骤:
nbsp;nbsp;nbsp;nbsp;一,点开可选的领取者名单;
nbsp;nbsp;nbsp;nbsp;二,选中领取者名字(可多选);
nbsp;nbsp;nbsp;nbsp;三,点确定。
nbsp;nbsp;nbsp;nbsp;只一人的群,自己发给自己的红包多费整整三步有意义吗?
nbsp;nbsp;nbsp;nbsp;还有那括号备注的“可多选”也是奇妙。
nbsp;nbsp;nbsp;nbsp;群内数年以来就只有唯一一个可选名字,压根儿没有进行多选的客观条件,竟还非要多备注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