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小说网

旺仔小说网>穿书之炮灰要活到大结局笔趣阁 > 第057章(第1页)

第057章(第1页)

钱满仓退下后,书房只剩萧景瑜一人。他坐在桌后,还在认真思索京城里的形势。虽说他的人马要按兵不动,但也不能真的什么都不做,最起码要时时警惕,以防万一。

他又想到陶府,陶礼永一贯是个老狐狸,明面上谁都不得罪,一直明哲保身。就算当初意外,王妃嫁进王府,但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亲近的意思。

现在陶安陵与萧景辞有联系,倒像是陶永礼的投资。不过未出门的哥儿去做王府的幕僚,这事恐怕不会是陶礼永的主意。毕竟未出门的哥儿与已经有王妃的梁王过多联系,起什么心思那是路人皆知的。陶礼永还是注重脸面的。

那么就是陶安陵的主意。一个哥儿充当幕僚,纵使才情深厚,如何让人称赞,都不能掩饰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虽然不可否认他的那些手段厉害。但他的手段越是厉害,说明他的野心抱负越大。

萧景瑜不由想到自己的王妃。陶安陵应该算是王妃的哥哥,但王妃与他截然不同。应该说王妃与陶府里的人都不同。陶安陵及陶礼永的心思都很深沉,但王妃的心思则简单易猜。

从他见到王妃开始,王妃的心思就像是写在脸上似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简直一目了然。开心时他眉开眼笑,难过时他就眉眼耷拉着。心思通透,活得简单。

要不是王妃对赚钱还有点兴趣,他会以为王妃是个无欲无求的人。因为他一般都只待在院子里,对吃穿要求不高,也不爱与人交际,颇有些随遇而安淡泊宁静的感觉。

但就算是做生意赚钱,他也不光是为了自己。火炕和豆腐,让很多百姓多了生存的技能。当初还特意弄出酒精送到军营,只为了减少将士受伤的痛苦。

更别说盐和糖的改良,那都是改善民生的大事。如果传出去,他的名声恐怕会立即超过那个所谓的陶安陵。但他一点都不在意,主动与自己合作,交出方子,只为了赚一点钱。只要有分成,他便会乐呵呵的。

这样一想,王妃真是不像陶家的人。

想到这里,萧景瑜猛然惊醒,当初发生荒唐的一晚后,他就让人查过,那晚究竟为何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以及陶府庶哥儿是个什么样的人。毕竟虽是突然而来的成亲,但也要了解清楚另一方是个怎样的人,方便日后应对。

当时只知道他们都是中了药,后来查得太迟,死无对证。但他一直以为是萧景辞派人下得药。后来又忙着成亲事宜,便没有着重追究。

现在想想,当时宴上那么多人,萧景辞为何选了陶府的庶哥儿。若是想要羞辱他,身份更低微的人也不是没有。只有这个身份,户部尚书府的庶哥儿,不上不下,进一步能成为正妃,退一步也能成为侧妃。只是当时父皇怀着补救的心思,直接把他赐为正妃。

但若不是萧景辞选择的呢?

当时宴上,王妃该是和陶府的人在一起。更准确一点该是和自己的哥哥陶安陵在安放内眷的花厅里饮宴。人多嘈杂,只有他一个人中药,必是身边亲近的人下的药。等药效起来之前,便先找个理由把人送去隔间休息。

于是后来自己发现不对的时候,走去隔间时,才会遇到已经中药的王妃。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事情。

那个下药的人估计就是陶安陵。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促成这桩婚事,然后再得到他想要的。

只是萧景瑜一直有些想不明白,陶安陵究竟想要什么?

萧景瑜又想到当初对王妃的调查。王妃身为尚书府庶哥儿,生母早逝,似乎一直默默无闻地活着。不比兄长陶安陵才貌双全名满京城,他的名声不显,也没有什么朋友往来。从他人口中听到,他似乎就是一直跟在陶安陵身后,安静地听他使唤。他们还被称赞为兄友弟恭的典范。

那个调查中的王妃是个仰仗着大房嫡兄鼻息生存,生父又不重视的人。他是个内敛安静,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会听从吩咐的哥儿。如果是这样的哥儿嫁入了王府,知道了王府的一些事情。若是有朝一日陶安陵想要知道什么事情来询问他,他会说吗?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而这想必就是陶安陵想要的结果。

但是现在事情似乎出了差错。

现在的王妃明显不是当初调查中的那个傀儡。他的王妃有思想,有朝气,有别人没有的奇思妙想。他所喜欢的也正是现在这样可爱通透的王妃。

那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萧景瑜想到或许是从京城回云州的时候,王妃没有带走一个从陶府出来的陪嫁侍从。或许是成亲那晚,从两人共饮的那杯合卺酒开始。又或许是他让影卫去探查王妃意愿时,说是自愿嫁入王府时。又或许是更早以前,那晚初遇,春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更别说是在陶府那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陶安然不会是现在这样快乐的王妃。而且还有王妃时时展示出来的惊喜。

奇书吗?这世上真得有这样的奇书,有炼盐,制糖,修火炕,做豆腐,酿酒,酒精,还有耕种,这些涉及食物建造工程医疗农作物各个方面的书吗?就算有,书上还会有那些神话传说一样的西游记吗?

更别说王妃对陶府似乎没有丝毫眷恋。也从来没有听他提过以往的事情。年节不曾送礼,平时也没有音信传去。似乎陶府那些人对他而言都是陌生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