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和星海未来集团的态度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
没有据理力争的反抗,没有声嘶力竭的辩驳。
他们直接选择了无视。
这是比反抗和辩驳更有力的抗争。
如果是一般的企业,可能搞不好还真会选择组个律师团去和阿美莉卡打官司,但林远知道这官司打不赢。
法律都是人家定的,根本没有打的必要。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这一刻在场所有记者都有了类似的感悟。
提问记者身后的编辑们已经在飞快的赶稿子了,虽然没有商量,但这一刻大家的标题要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
“林总,我观察到你们这次发布的产品全是面向企业端的产品,那是不是意味着你们的规划里不会涉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有一家国家级媒体记者起身提问。
“老实说我们是有这个打算。”
“因为我们集团已经属于重资产的公司了,如果再面向消费者,那销售端和市场端又要大规模投入,这个成本太高了。”
“而且我们研发的成本很高,东西不便宜,如果产量不大的话单价很很高,消费者未必能承受。”
“最主要的是我们是一家以研发为导向的科技公司,不是直面客户的消费类公司。”
“当然,不排除未来科技有了突破,我们能生产出革命性的产品,那我们可能会进行生产。”
“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手机、电脑、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车不会是我们涉足的领域。”
正如此前和余总承诺的一样,星海未来集团不会轻易涉足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
甚至是不赚消费者的钱,要赚企业的钱。
但这是记者发布会,这种话还是不说为好。
在招待室内观看记者招待会的一众合作方们心底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们就怕裁判亲自下场踢球,那就不好玩了。
至于林远嘴里说的革命性的产品,他们一点都不担心。
先不说现在还没出呢,就算出了大家也不是没有合作的机会。
国内十四亿人,全球七十亿人,市场大了去了。
一家公司是吃不完的。
“林总,我是第一财经的记者,请问星海未来集团或旗下的子公司未来有上市的计划吗?”
场上的记者基本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政治性媒体,比如央台,比如新华社,再比如一直没提问但是坐在最中心旁观的人民日报。
他们来是代表态度,要问的问题都是提前沟通好的,有其他家问了另一家就可问可不问。
第二种是科技板块的,其中很多都不是媒体,以各类学术期刊的代表居多。
最后一种是经济性质的媒体,就比如刚才提问的记者。
他们更关注每一个产品所代表的经济意义,无论是对产业链结构、对行业还是对母公司的变化。